网络科幻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1-04-23 15:14 科普所

        内容摘要
        通过对2015-2020网络科幻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本文考察了网络科幻文学发展的特点与现状,总结了网络科幻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网络文学创作人才流失、营收方式单一与产业链条过短等,最后针对繁荣网络科幻文学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网络科幻文学发展特点及发展现状
        基于对科学技术的不同对待方式,可以将科幻小说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类别是科普类。科普性科幻小说将大量的科学知识穿插在简单的人物故事之中,是对科学技术内容的通俗化,为了达到传播科学的目的。这类科普类科幻小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或者说是科幻小说的普及读物。第二种是建构类,基于现有的科学知识,建构不属于现实又基于现实的世界。科幻小说处理我们已知世界不大可能存在的状态,但他的假设却基于一些科技或“准科技”的革新,不论这些革新是人类创造的,还是机器人创造的。第三种是推测类。科幻小说描绘世界变化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它可以把故事设想在过去、未来或者某些遥远的空间,它关心的往往是科学或者技术变化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好处或危险,具有警示意义。
        一般的网络科幻小说集合了玄幻、魔幻等元素的综合性小说。如果从是否具有建构与读者所处世界不同的文化话语形式这点出发,网络科幻小说是科幻小说。网络科幻小说一般不属于科普类,主要属于建构类和推测类。建构类是从现有的科学知识出发描绘与现实世界具有差异性的另外的世界。
        据2015-2020网络科幻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网络科幻文学作家众多,影响力大;精品涌现,跨文类作品繁杂;各类网络文学论坛及相关活动市场活跃。
        网络科幻文学(以用户调研、产业调查为基础,文学研究常用方法为辅助)涉及的内容一般包括:1.网络科幻文学作家(学历背景、创作环境、作家收入、日均更新字数等);2.网络科幻文学作品(作品亚类分类,代表作品简介:题材、篇幅)签约作品、IP改编,海外输出;3.网络科幻文学读者(读者群体分析、年龄、阅龄、偏好、付费方式等);4.网络科幻文学市场(业务营收、影视化转换等)订阅收入、版权运营收入、IP衍生消费。
二、网络科幻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文学创作人才流失。网络文学存在人才流动性大的特点,在网络科幻文学领域尤甚,很多作家的作品数目少,优秀作家转向其他类型文学的情况较多。网络科幻文学作者在网络文学作者的队伍中依旧只是占据了小部分的位置,难以与网络文学的头部热门题材的文学创作规模相并肩。
        2.网络文学的原创能力与相关文化产业之间的发展没有对接,网络文学营收方式单一,产业链条过短。打破单一营收方式的复合型产业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网络文学和出版、影视、动漫等文化领域的发展在产业延伸时实现合作是必然趋势。网络文学产业的强大原创能力在延伸过程中,没有充分实现与动漫、游戏(特别是手游)、影视等泛娱乐文化产业的合作,主要不足体现在 :一是网络文学作家在 IP 变现过程中的“被动等待”,版权转让都是“守株待兔”的方式,坐等影视公司或网站主动买走版权,以单循环的方式出售。
        3.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学 IP 凭借内容优势与影响力,从文学——影视剧——游戏动漫——周边衍生文创产品,贯通了整个泛娱乐生态链,构成了网络文学常态化的产业链条。作为变现成本最高,同时也是收益最高的环节,各大影视公司和游戏厂商对 IP 的态度更为谨慎,很多 IP 转让仅仅是协议,变现环节还处于市场观察和测试阶段。而作为互联网产业下的网络文学 IP 转化机制与版权开发时刻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原则,甚至有时影视剧与游戏动漫的制作都是同步授权进行的,在这种效率节奏下,传统的版权产业已无法满足跟进网络文学 IP 的价值转化与运营模式需求,大大限制了网络文学产业的延伸发展。尚缺乏积极的后续跟进力量与强大的评论团队,作家众多而研究力量不足,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却也是最大契机。
        4.网络文学研究力量不足,无法从理论上支撑网络文学创作的持续高速发展。尤其在基础理论层面建构缺失,例如争议性作品归属等基本问题。亦有重复研究的问题。尽管网络文学作品丰富,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少数作家和作品上。科幻文学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对它的研究应该结合相关学科特别是从技术革命的层面进行关注。技术层面的变革和跨学科的研究是当前网络科幻文学研究的薄弱点。
三、网络科幻文学发展对策与建议
        科幻小说是世界文化产业链的先锋。我们应学习科幻产业链成就突出的国家和地区,从科幻期刊、科幻畅销书到科幻影视、科幻周边产品入手,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至少应该包括科幻产业研究基地、科幻产业联盟、科幻产业交流机制、科幻产业支持机制、科幻产业促进机制等组织机制。通过论坛凝聚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智慧、经验,推动中国科幻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建立中国科幻小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需要重视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与作品。当下中国有科幻佳作已达世界水平,尽管如此,人们在论述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时总是认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队伍太狭小。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大到网络科幻小说中去,这样的认识就会有所改变。
        网络科幻小说写手是中国科幻小说巨大的作者群,他们的很多作品的水平并不低于那些纸质小说。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科幻小说的创作活力极为强盛,它们是中国科幻产业链中的最佳资源。问题是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却得不到评论界的承认,即使在科幻小说创作的圈子里也很少人认可。正因为这样,与网络小说其它文类相比,网络科幻小说很少被出版社筛选出纸质出版,很少被影视剧改编成剧,网络科幻小说的衍生品了了。另外,当下中国纸质科幻小说创作与网络科幻小说创作互不联系,各自呈现的状态不利于科幻小说发展。加强对网络科幻小说的重视,将极大影响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界。
        因而,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布局网络科幻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1.创设“网络作家村”或工作室,健全人才孵化与激励机制。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孵化与长久的激励机制。如将网络作家纳入“文学创作”类职称评定(此项工作在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已展开);制定政策鼓励作家成立工作室;将支持新人从事网络文学写作作为创新创业的新政推出,打造网络文学科幻品牌,推动网络科幻文学 IP 产业的蓬勃发展。
        2.推动网络文学延伸至图书、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领域,贯通阅读平台、线下出版、衍生品开发等环节,完善网络文学产业链。同时出台针对文创产业的专项措施。
        3.强化网络文学评论:与传统文学评论相比,网络文学评论的对象更具有复杂性。评论者要认识到网络文学的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学本体层面的专业评论。建设网络文学评论研究高地,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中心,持续投入,协同工作。
        4.建立网络文学作家、作品数据库,及时干预并引导网络文学不良发展趋势,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文学生态。
撰写人:刘媛、王大鹏、姚利芬、陈玲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