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特征 提升调研成效 ——科普所青年学术沙龙第八期开讲
文章来源:科普所 作者: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4 16:06
近期,中国科普研究所第八期青年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把握时代特征,提升调研成效”,会议邀请了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朱洪启,科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丽慧,科普创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姚利芬,围绕2020年科普所2020年重点调研工作作成果汇报。沙龙由王京春副所长主持,王玉平副所长出席会议。
关于基层科普的思考
朱洪启,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会上朱洪启主任代表“基层科普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围绕基层科普的调研工作介绍了科普的新内涵、科普制度、基层科普的特点、当前基层科普的主要创新与使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1.基层科普的特点
基层科普的特点在于生活属性,基层科普的对象是生活状态的公众,从生活所处的网络来获取信息;属于科普体系末梢,盲区多,典型经验难推广,网络信息鱼目混杂且不能满足需求;此外,在基层,科普工作的边界模糊。
2.基层科普的主要创新举措和使命
当前基层科普的主要创新包括全域科普,构建省为统筹、市为中心、县为基础、城乡社区为重点的梯次结构全域科普体系,实现科普资源下沉通畅、协同联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的科普功能;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三长制建设。目前基层科普的使命是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社会治理。
3.基层科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科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需不匹配。打个比喻,科普的供给就像一个“网”,虽然能从面上覆盖大量人群,但实际上确存在大量的供给盲点,不能有效满足需求,因为公众的需求是非常明确、具体、实用的“点”,“点”和“网”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除此之外,科普的特性并没有得到关注,科普的理念也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改变。
4.基层科普的发展建议
科学精神的弘扬是核心,基层科普要服务于公众的精神和文化建设。由此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从媒介上看,可采用多种形式,重视可视化,加强参与感和体验性;内容上看,要有文化感,用有创意、有品位、有美感和时尚感的内容引起公众兴趣,传播科学之美;制度和体制上需要创新、提升社会化水平,满足社会大众的品味和需求;基层科普还需要公众视角,关注公众的获得感,深入日常生活实践,不要用外来的、他者、对象化的眼光来看,同时不能就科普谈科普,要有综合的视角。
新时代文明中心调研及思考
王丽慧,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会上王丽慧主任代表课题组对赴宁夏和江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调研情况进行了报告。调研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工作特色,研究探讨科技科普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路径、模式和作用机理,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服务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
1.调研中的典型案例
宁夏当地科技志愿已经常态化、社会化、制度化,实现了“三长”的全覆盖,并发展“产业+科普”的模式巩固脱贫成果,如“特色农业+科普观光”、“旅游+科普”等。
江苏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明显,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初见成效。当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你点我讲”科普大讲堂;孵化社会组织,带动志愿服务,并将企业力量融入其中,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2.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由于两地资源差异大,因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所差别。宁夏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科技志愿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人才质量有待提升,基层科技志愿服务绩效缺乏社会认同机制;部门间存在体制藩篱,“三长”发展的可持续性存在挑战;“产业+科普”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独立业态、引起政府和企业家的重视。
江苏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大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科技志愿服务运行经费不足、服务队伍不稳定等现象,基层试点单位仍需加强指导,科普阵地、资源建设仍需加强。
3.发展建议
针对两地共性,可从资源、协作、组织三方面共同发力。资源上,要加大整合下沉力度,精准对接需求;要加强部门协作,为“三长”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催发“产业+科普”的发育成长,促进科普产业规模化、融合化、市场化发展。
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姚利芬,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会上姚利芬助研代表北京科幻产业调研项目课题组,围绕北京科幻产业的调研工作,从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三方面作了报告。
1.北京市科幻产业发展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北京市科幻产业处于机遇发展期。规模在全国居于头部地位,全国约65%以上的科幻相关企业在北京,从业者数量同样居全国之首;产业形态丰富,涵盖了出版、影视、游戏、音频、互动舞台剧、会展、周边产品等多种样态,其中科幻影视、游戏是核心领域,音频、版权、沉浸式展览、周边产品板块有望成为新兴增长极;企业规模方面,专事科幻的公司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大部分处于投融资阶段,未能实现成本回收,科幻常作为规模较大的企业的子版块存在;盈利性方面,出现了爆品,如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头部影视作品;总体上来看基本都是处于前期投资成长阶段。
2.北京科幻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北京市科幻产业规模已经在全国稳居首位,但发展仍然不是很充分,产业规模偏小,呈现出散、弱、小、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各区发展差异较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内市场;产业结构方面,具有爆发力的游戏产业面临过度依赖引进游戏持续运营的长尾效应,新的精品爆款游戏开发不足;爆款IP较少,优质作品有待丰富;具有行业引领的游戏规则和品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盗版依然盛行,知识产权问题亟待解决。
3.北京市科幻产业发展建议
首先要优化政府服务,改善科幻产业营商环境,如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和配套服务的跟进;其次要发挥重点企业项目的引领作用,培育壮大多元市场主体,加强各区协同,实现资源互补;再次要深挖北京科幻文化消费活力,进一步完善科幻文化消费促进机制。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京春作点评发言。他指出调研工作要看到真实的情况,了解人民真实的需要,这样理论才能够紧密结合实践,发挥其重要作用。他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增强是促进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有针对性探讨科幻产业促进政策,以及科幻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