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征文和项目评审
  •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
  • 科普史料馆

中国科普研究 » 新闻资讯 » 学术资讯


科普中国智库•“智汇科普”访谈|朱启臻:科学普及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11-30 17:11

 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强化科普理论研究,促进跨界交流,推动融合发展,加强舆论引导,集智汇力,建言献策,服务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推出对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的采访,讲述科学普及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效能。
 
 
        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纲要》为何将农民列为重点人群?
        朱启臻:《纲要》把农民作为其中一个重点,对提高国民素质、科学素质非常重要,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影响。《纲要》将农民列为重点人群是由农民的特点所决定的,农民的生产活动不仅与自身生活相关,同时也关乎到我国的农业安全,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科普农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农民群体科学素质。此外,科学技术的采用也是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农民科学素质跟不上去,也会限制很多新技术的投入使用,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势在必行。
        问:在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过程中应当以何为抓手?
        朱启臻:农民科学技术普及和科学素质提高应以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为抓手,即让其在生活生产活动中能够分辨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以及什么是有害的、什么是无害的,从而树立起一种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基于此,农民才能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内化成为自觉行动。
        问:农村科普工作在乡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朱启臻:农村科普在乡村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全方位的角色,在农村很多新业态中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方面,如科学的生产方法、选育优良品种、预防病虫害、保护土壤等一系列内容,其中均涉及科技知识的运用,科普在其中大有可为。智慧农业、智能农业等现代农业业态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在此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通过科普向他们传输互联网知识、营销手段和最新技术。
        问:在开展农村科普工作过程中,如何更进一步提升科普效能,使科学技术传授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朱启臻:在传授科学技术时要以问题为导向,直接服务于提高农业科学生产水平,面向农民的迫切需求。过去科普注重的是讲道理、讲知识甚至讲理论,然而其效果不甚理想,农民难以将其准确实践。而如果单纯直接地向其传输技术,也会面临生产活动内容复杂和技术迭代频率快等问题。所以现在科普形式应摒弃过去说教式的科普,引入农民参与式的科普,在其中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这种学习方式更为高效;同时要更加注重农民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普及通用的技术理念,使其能够在生产生活中触类旁通,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引导大众互帮互助,激发众智,这样对其科学素质的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
        问:如何发动更多科普主体共同谱写好做好农村科普这篇“大文章”?
        朱启臻:科学普及特别是在针对农民的科学普及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不仅仅要保证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还要丰富其物质生活内容,注重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各个科普机构共同为乡村科普作出贡献,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篇“大文章”。
        问:农村科普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如何进一步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朱启臻: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科普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只有在乡村工作中把科学普及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不断地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养成他们的科学思维习惯,我们的乡村才会更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