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州市科技馆深度挖掘地方优质科学教育与科技展示资源,策划设计了以“荣耀、激励、传承”为主题的“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集中展示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三位湖州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科研成就和精神风貌,构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以此次展览为例,从主题选择、资源挖掘、设计布展、社会效果等角度综合分析,提出策展设计、创新理念、资源开拓、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 科技展示 科学家精神 载体 设计
0 引言
科技展示集展示、教育、科普等功能于一体,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营造崇尚科学氛围的重要载体。成功的科技展示,可以引导对科学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并作出深刻的学习、思考和理解,凝聚共识和激发创新动力,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示范引领。基于此,湖州市科技馆研发设计“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展览以“荣耀、激励、传承”为主题,分为序厅、两弹一星、无尚荣耀、精神传承、尾厅五大板块,通过110余份照片、档案史料、模型实物,以及影像视频、多媒体等载体,重点展示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三位湖州籍科学家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成就。
展览共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市中心档案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历时3个月,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学校等团队。第二阶段,根据展览内容做可拆装结构的设计,进入湖州城区及周边市、县中小学校巡展。到目前为止,已进入中小学校5所,接待参观约3万人次。展览期间,时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玉卓,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建发等专程参观,并给予了充分评价;湖州籍陈旭院士等科技工作者、团队也前来参观。省市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公众对三位著名科学家的湖州生活经历十分感兴趣,普遍认为是一次科学精神的极好的宣传,也是湖州地方文化完美展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社会效益明显。同时,这次成功的策划展示,也给科技场馆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策划设计的思路特点
1.1 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严肃主题。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探索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方法手段载体,使之具体化、可视化和实效化,让精神力量直达人心,成为可见、可听、可感、可悟,“看得见”“摸得着”“在身边”,具体落实在历史环境、人物活动、成长经历、鲜活事迹、平实语言、重大成果等细节之中。一直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点和难点。策划设计“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集中展示 三位著名科学家的非凡经历、渊博学识、爱国情怀和巨大成就,激励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引导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基因。策展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富有新意,是一场生动形象的科学家精神教育课。
1.2 整合开发科学传播的优质资源。“两弹一星”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最耀眼的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科技大厦的坚实基础。在受到党和国家隆重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三位湖州子弟赫然在列。湖州一个城市拥有了三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各省市中绝无仅有的,成为湖州最值得自豪骄傲的名片。他们或生于斯,长于斯,或从祖父辈起,在湖州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在策划“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中,与宣传、教育、档案等部门合作,精心谋划,确保呈现展览效果彰显人文新湖州特色。通过查找档案、调研故居、走访老同志等方式,挖掘整理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的素材,让历史重现光彩。如赴浙大图书馆找到了钱三强在浙江大学的《发扬“求是创新”精神》演讲手稿;通过赵九章的工作单位,发现了他亲手起草的关于中科院建立研究生院的建议手稿等珍贵史料;通过屠守锷的亲友,找到他工作的照片和回复故乡的书信。还有湖州与两弹一星相关的企业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如发现的铀矿标本、火箭实验的大型设备等,延伸和拓展“两弹一星”的故事,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和真实可感。
1.3 展现设计布展思路的创新理念。展览突出“荣耀、激励、传承”主题,分解“序厅、两弹一星、无尚荣耀、精神传承、尾厅”五大展览板块30个章节,通过多元展示载体,充分展示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三位科学家科研成就和他们身上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雄才大略,勇攀科学高峰,创造人间奇迹:研制核弹,掀起沙漠惊雷;发射卫星,傲游浩渺天穹;铸就利箭,捍卫巍巍国土。共和国的历史上,镌刻着湖州儿女的的英名。他们的传奇业绩,为绚烂的湖州文化增添了新的荣耀,让每一位湖州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将三位科学家进行集中专题展,在全国是首创,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是展览理念的创新。通过展览,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展示湖州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湖州人民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励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续写科技创新新篇章。展览专设“深山里的找铀人”、“国家工业遗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06所”等板块,展示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湖州七〇一三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传奇故事,讲述湖州儿女正以实际行动抒写和铸就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1.4 体现赋能人文新湖州的现实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科学精神在具体科学家身上的人格化体现。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以追求客观真理为目标,自由探索、理性质疑、执着求新,为人类的进步、幸福和自我解放而不懈奋斗,展示了科学精神对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引领作用。湖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自唐宋以来有状元19人、进士1500多人。从近现代科技视角看,湖州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43名,其中不乏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大家,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元素,是科学传播最值得深挖的一座富矿。守好“红色根脉”,讲好科学家故事,营造“为科学家喝彩、向优秀人才致敬”的人文环境,赋能品质新湖州、人文新湖州,是科协组织的使命所在。深入实际,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举办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2 展览效果的实现途径
2.1 加强部门合作。展览以“荣耀、激励、传承”为主题,充分展示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的科研成就和他们身上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的同时,强调了科学精神的传承。展览得到了多个市级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得到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守锷书院、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优秀团队的加盟,以实际行动书写科学家精神。
2.2 创新展示载体。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文物档案、展板、图片、图表、模型、实物,影像、视频、多媒体、戏剧、科学家传记电子阅读等10种展示手段。注重公众的参与、互动与体验,设置触屏查询、自动问答、与科学家合影,发放专家资料等,实现从单向传播变为互动传播。以模拟技术再现原子弹爆炸景观,趣味答题等,观众在展览中仿佛置身于特殊的历史时期,走进了科学家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研制的艰辛经历和巨大影响。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不少感言,真诚表达了展览给他们带来的教育意义,抒发对祖国热爱和对科学家敬佩的真情实感。
2.3 扩大传播空间。主展与巡展结合,主动下沉科普资源,服务基层社区和学校,在当地的安吉五小、湖州四中、湖师附小等巡展,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参观体验;开辟线上“云展厅”,以360°全景视角立体呈现,浏览量5540余人次,扩展展示空间,丰富传播方式。同时配合展览,采用“云科普”教学模式,组建小小讲解员团队,讲述湖州籍院士的科研人生故事;开设《您好,科学家》少儿微视频电视栏目,不断丰富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式。展示与活动结合,配合展览,深入基层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演红色故事会,打造科学家故事精品“微课”;组织青少年参观梁希森林公园、王启民故居等科学家精神传承地,讲述科学家故事,传承科学家精神。
2.4 拓展传播内涵。为更好传承科学家精神,实现展览效果最大化,下基层、进学校、走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企业。让参与两弹一星重大工程的湖州相关企业参展,续写科技创新新篇章,诠释了“荣耀、激励、传承”的主题意义。加强媒体宣传,扩大展览影响,先后在学习强国、中国档案报、澎湃新闻、科技武林门、南太湖号等中央及省市媒体宣传报道,扩大了影响力。
3.科技展示的策划思考
3.1 创新展示理念。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弘扬,需要由内及外,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更需要调动多方资源,不断创新形式,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可敬、可亲、可感、可学习。湖州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展,注重题材挖掘与资源集成,具有独创性。由于之前没有举办过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展,许多人对他们的科研故事已经依稀模糊,对他们的重大科技成就缺少了解,将原先分散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成功开发了科学家精神展。
3.2 探索合作机制。以展览为契机,加强与宣传、教育等多部门的合作,履行科普社会责任。联合推进“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组建院士科普工作站,举办院士专家科普讲座、与科学家面对面等,让科学家精神在学校、科技馆等得到有效的展现。展览力求将科技、文化、人文、红色基因等元素融为一体,形成合力。展览开幕当天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陈旭院士出席致词,通过科学家的现身说法,扩大了展览的社会效应。
3.3 体现价值引领。浙江人文底蕴丰厚,拥有浙江籍两院院士420余位,科学家故居(旧居、纪念馆)30余处,成为浙江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这次展览从策划到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载体创新,为同类展览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充分利用好全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召开契机,做好展览的推荐与服务,中国科协、浙江省委领导现场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市政协委员参观展览后写下提案,促成了屠守锷故居修缮工作,使展览的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体现。展览期间,对参观公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对“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宣传的建议意见,为今后科学家精神展的策划设计提供了思路。
3.4 满足科普需求。展览的主体受众是青少年,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约60%的学生对“两弹一星”的第一印象局限在如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上,对核电技术的应用缺乏了解;近40%学生对科学家精神表示陌生,表示希望有机会通过参观、实地考察、听科普讲座、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等,进一步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家的科研人生。同时发现,他们普遍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对自己学习、生活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激发兴趣爱好。可见,以身边科学家入手的传播活动,能激发真情实感,更为公众理解和接受,这为后续开发如“林学名家梁希—陈嵘事迹展”及湖州市科技馆新馆建设布展等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R].北京:中国科协,2021.
[2]王茂枝.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探索——以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例[J].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2): 255-258.
[3]李枭雄,彭立新, 范淳钰,等.“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四〇一精神”的守正创新研究[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20: 2-10.
[4]葛子红.新时代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和创新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科教汇,2021(36):190-192.
[5]洪晓婷.馆校合作:搭建青少年科学教育“新平台”[J].科技风,2020(31):44-45.
作者简介:
姚建强,湖州市科学技术馆展教部干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普教育;E-mail:hfyj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