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科普服务多元化个性化
发布时间: 2025-01-02
作者:曹晶
字体:
来源: 人民政协报

近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在新增“科普活动”章节中明确:国家发展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决策为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支持与引导。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不断完善与落实,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促进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格局已现雏形。截至2024年8月,开展科普业务的企业数量已接近20万家。这一数据表明,科普正以强大的活力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种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推动科普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与共生,催生出丰富多彩的科普产品和服务,成为推动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化与拓展,科普与产业实践的融合将愈加紧密。这种紧密融合不仅能够催生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也能够形成多元化的消费场景,进而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例如,科普与教育的融合,推动了科普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科普课程、科普夏令营、在线科普平台等不断涌现,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形成了教育消费的新场景。科普与旅游的融合,催生了科技主题公园、科普研学旅行等科普旅游产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科普体验,也形成了旅游消费新场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科普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推动了科普文化创意市场的繁荣。科普元素的融入,使得文化产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为科普文化创意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商业价值。科普广泛赋能千行百业,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寻求与科普的结合点,科普与产业的融合将延伸至更广泛的经济层面,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普活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产业以其技术优势、资金实力和市场渠道,为科普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传播平台,而科普则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思维和社会价值。

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了科普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企业的参与为科普带来了新的视角和需求,推动了科普服务从传统的科普讲座、展览到新兴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科普体验,再到面向不同人群的定制化科普服务,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提升了科普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企业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积极投入科普,不仅激发了社会化科普力量新活力,还有效弥补了传统科普模式下政府单一投入的不足,极大地拓宽了科普投入来源。(曹晶 中国科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