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科普视域下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因素探析
发布时间: 2025-08-12
作者:任磊、庞晓东、高宏斌、严洁
字体:
来源: 科普研究

摘要:为探析科普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影响和贡献,本文以系统论思维为基础,从我国科普政策框架中解析出教育、科普、经济社会宏观因素、公民个体自身属性4个主要影响因素,引入相对重要性分析法,通过排除其他主要因素的方式探析科普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教育和科普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养成的两大贡献要素,对科学素质总量的累计贡献分别达到66.1%和21.5%,教育对科学素质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教育和科普对2020—2023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增量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5%和40.8%,科普在科学素质增量中发挥重要作用。科协组织切实发挥了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科协科普工作占全社会科普总量的贡献率达到48.4%,增量的贡献率达到49.7%。从重点人群层面来看,科学素质提升机制大致分为“传媒驱动型”“传媒与活动驱动型”“传媒与设施驱动型”3种类型,分别适用不同人群。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化对新时期科学素质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科普策略、高质量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理论参考。